览窦氏回文诗爱其音调古拟作六首 其五

皇羲肇文成五三。光辉蔚郁深侵涵。缃缥珍袭重签函。

章组谢来归村南。筐箱薶茧作老蚕。

现代解析

这首回文诗玩了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正着读和倒着读都能成句,而且意思连贯。我们来拆解它的魅力:

1. 时空穿越的起笔
“皇羲”指上古的伏羲氏,诗人一开篇就带我们回到文字刚发明的神话时代。“文成五三”可能暗指《易经》八卦的诞生过程,用数字的神秘感营造文化起源的庄重氛围。

2. 知识的光辉
“光辉蔚郁”形容典籍散发的智慧光芒,“深侵涵”像说书香能渗透灵魂。这里把抽象的文化传承,比喻成看得见的光晕和闻得到的墨香。

3. 爱书人的日常
“缃缥”是淡黄淡青的书套颜色,“重签函”写反复贴标签的藏书匣子,活灵活现展现古代读书人对书籍的珍爱——就像现代人给心爱的书包书皮、做分类标记。

4. 归隐的闲适
“章组谢来”可能是辞去官职(古代官印用丝带系着),回到“村南”过田园生活。后两句更妙:把养蚕的筐箱比作藏书箱,蚕吐丝如同文人写文章,暗示退休后以读书写作为乐。

回文诗的巧思
倒读时,“老蚕作茧薶箱筐”一句尤其精妙——既写真实的养蚕场景,又暗喻文人伏案写作如蚕吐丝,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的生活状态写得趣味盎然。

全诗把文化传承、读书之乐、田园闲趣三个主题,用回文形式编织成一体,就像用文字玩了一场智慧拼图,展现了中国文人骨子里的书卷气和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