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乐山(合江青溪上六七里,隋刘珍登真之地,有祠)

碧峰横倚白云端,隋氏真人化迹残。
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安乐山的风景,以及山上与隋朝道士刘珍相关的古迹。全诗通过简洁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气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碧峰横倚白云端,隋氏真人化迹残"勾勒出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这里曾经是隋朝道士刘珍修炼成仙的地方,但如今只留下些微痕迹。诗人用"横倚"二字让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感,仿佛斜靠在云端。

后两句"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继续描写山上的景物:苍劲的柏树像龙骨般嶙峋挺立,清澈的山泉如明镜般泛着寒光。这些景物历经岁月却依然存在,与已经消逝的"真人化迹"形成对比,暗示修道之人虽已不在,但自然景物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碧峰"、"白云"、"翠柏"、"石泉"等清新自然的意象,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2. 通过"化迹残"与景物依旧的对比,表达对修道之人的追思
3. "龙骨瘦"、"镜光寒"等新颖的比喻,既形象又带着一丝清冷的仙气
4.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远景到近景的转换,层次分明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让读者自行体会那种对仙道传说的神往,以及对时光无情的淡淡感伤。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先汪

先汪,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人,唐德宗贞元中(785--805年)进士,出任过合江县令。相传他七岁便会写文章,被称为神童。今合江县先市镇镇头还存有他的坟墓和神臂城下的“读书岩”,据《合江县志》记载“读书岩”是他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因唐代泸州考中进士的不多,先汪便是这其中之一。他的诗已尽数散佚,仅存《咏之江》和《题安乐山》两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