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乐慢 清明登雨花台。用万俟雅言韵

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
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
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
戏语曲池旁。
虫虫也爱韶光。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
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场。
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
又争知、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述的是清明时节,人们在雨花台登高赏春的情景。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词的精髓和魅力。

环境设定

词的开头“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描绘了一个温暖明媚的春日,人们从南郊出发,走在温暖的春日里,春风送来了花香。这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春日活动

接着,“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写出了清明节期间,人们在河边浣洗衣物(湔裙),以及人们在附近的墓地祭扫祖先的场景。路旁的“粉黛”(妇女)相互打量,相互欣赏。这里不仅反映了古代清明节的家庭祭祀习俗,同时也描绘了春日里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景。

景物描绘

“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通过柳枝、桃花、女子的装扮这些具体的景物,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景物相互映衬,女子们打扮得更加美丽动人。这里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人们的装扮,形成了春天特有的视觉盛宴。

情感升华

“戏语曲池旁。虫虫也爱韶光”描述了人们在曲池旁嬉戏,虫子也喜欢这美好的春天时光。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天的气息让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这一句也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思考与感慨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借用了石子冈和散花天女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散花天女沉醉在这美好的春日时光里,让人们不禁思考,这样的美好时光是否值得珍惜。

结尾感慨

最后一句“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场。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又争知、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表达了人们在这里的欢喜和欢愉,无论是僧人还是俗人,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日时光中。最后,词人感慨时光易逝,红尘中的浮躁和热衷已经逐渐减少,人们开始怀念这种清闲和淡泊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欢愉,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