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自在的隐士形象,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桐江东去是通津,共把奚囊贮陌尘"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画面:桐江向东流去,通向远方,诗人和友人一起把路上的尘土装进诗囊(古人用奚囊装诗稿)。这里"贮陌尘"既指真实的旅途风尘,也暗喻将世俗纷扰抛诸脑后。
后两句"却叹长安车满载,总输千古属閒人"形成强烈对比:长安(代表功名利禄)的马车再满载荣华,也比不上千古流传的闲适之人。诗人认为,追逐名利的人终究比不上那些超然物外的隐士,因为后者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和历史的美名。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其在世俗中疲于奔命,不如像隐士一样活得洒脱自在。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