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病足韵

定数无过偶与奇,达人处顺更安时。
不于椿菌量长短,岂为彭殇较疾迟。
虽是一时身有疾,行开九秩寿无期。
外生六十头先白,杖屦相从最得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面对衰老和疾病时的豁达心态,核心思想是"顺其自然,活在当下"。

前四句是说:人生长短都是命中注定("定数"),聪明人("达人")懂得顺应自然。不必像比较大椿树和朝菌的寿命那样计较生命长短,也不用像争论彭祖长寿和孩童早逝那样纠结快慢——这些都是自然规律。

后四句是作者自述:虽然现在腿脚不便("病足"),但相信自己能活到九十岁("九秩")。看着六十岁就白头的外甥,反而觉得挂着拐杖慢慢走("杖屦相从")的生活很惬意。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椿菌""彭殇"两个典故轻松化解对生死的执念
2. "杖屦相从"四个字把衰老写得像散步一样悠闲
3. 明明在说病痛,却透着看透生死的幽默感

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既然不能改变,就学会享受",诗人用煮茶般的平常心,把沉重的生死命题泡成了一杯清茶。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