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 其二

去年游京都,往来岱宗侧。
仲夏山气盛,残阳半天赤。
朱栏互微径,局步凌石壁。
浩浩万松湍,隐若风霆激。
灵宫映窈窕,幽泉鸣滴沥。
暮霞澹余彩,仙路渺凄恻。
六龙驾不回,天门没行迹。
秦皇与汉武,莓苔隐深刻。
晚入东岳祠,苍槐冷气逼。
闳壮隔人天,神鬼森动魄。
入世厌尘土,干戈尤偪仄。
终焉置吾家,长年饱山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去年夏天游览京都和泰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开头四句写去年夏天游京都和泰山时看到的壮丽山景:盛夏山间雾气浓重,夕阳染红半边天空。接着用"朱栏""石壁""松涛"等意象,生动描绘出泰山险峻幽深的自然景观——石壁间的小路、如雷轰鸣的松涛、幽深的宫殿和滴答的泉水声,共同营造出神秘庄严的氛围。

中间部分转向历史感慨:晚霞渐渐暗淡,通往仙境的路显得遥远凄凉。古代帝王(六龙指皇帝车驾)的踪迹早已消失,秦皇汉武留下的石刻也长满青苔。傍晚走进东岳庙,苍老的槐树透着凉意,庙宇的宏伟让人感到人与神的距离,连鬼神都显得森然可畏。

最后六句是作者的感悟:现实世界充满战乱和尘俗的压迫,让人喘不过气。于是萌生了隐居山林的念头,希望能长居山中,终日与山色为伴。这种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前面描绘的喧嚣尘世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泰山雄奇的自然景观与沧桑的历史遗迹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透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最后回归到个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这种由景生情、由古及今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