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分教是邦当芡实初出时每承沈君得远少卿旋采以相饷其味芳鲜与市中所买者大不相侔至今尚能记忆近因与林子长语及之后乃蒙其分惠亟以绝句谢之今又承少卿(赐)和章但旧目录不讲恐亦似未安也
溪毛秋后亟登盘,山色朝来并可餐。
但得长为南荡客,何须索米向长安。
但得长为南荡客,何须索米向长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生活化,讲的是作者对家乡美食和自然风光的怀念。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句"溪毛秋后亟登盘",说的是秋天溪边刚长出的新鲜芡实(一种水生植物果实)一成熟就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这里的"溪毛"指芡实,"亟"表示急切,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份时令美味的期待。
第二句"山色朝来并可餐",把清晨的山色比作可以吃的美食,用通感手法形容景色之美让人看了就心情愉悦,像享用美食一样享受。
第三四句是整首诗的核心:只要能在南荡(可能是作者家乡)长久生活,何必去长安(象征功名利禄)求取富贵呢?这里用"索米"(要饭)来形容在官场讨生活,对比在家乡自由自在的日子,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用家常的芡实、山景这些具体事物,带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特别是最后两句,用"南荡客"和"长安"的对比,把抽象的人生选择说得特别生动。现在很多人不也这样吗?宁愿在小城市过舒服日子,也不愿去大城市拼命内卷。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