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南太守自美洲回里,赋赠 其二

西穷月竁传天语,东走星槎奉国书。三日逢头七逢尾,真看沧海掣鲸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钟文南太守自美洲回里,赋赠 其二》是一首赞美钟文南太守从美洲归来的诗。诗中充满了对钟文南太守的敬仰和对他所带回的信息的期待。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西穷月竁传天语,东走星槎奉国书。”描述了钟文南太守跨越广阔地域,远赴美洲完成任务。“西穷月竁”和“东走星槎”形象地描绘了他行程的遥远和艰辛。“传天语”和“奉国书”则表明他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展现了他的责任和担当。

接着,“三日逢头七逢尾”,这句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描述他行程中的时间流逝,另一方面也寓意着他在异国他乡不断遇到挑战和机遇,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一句“真看沧海掣鲸鱼”,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钟文南太守的敬仰。“沧海掣鲸鱼”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海洋和强大的力量的画面,象征着钟文南太守的威武和英勇。这里的“真看”表达了对他的钦佩和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钟文南太守远赴美洲完成任务的不易,展现了他的责任、担当、坚韧和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他所带回信息的期待。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热情和敬仰之情。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