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道中望峨眉山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峨眉山时的所见所感,核心表达的是"人生与山水的缘分"。
开篇说作者一直喜欢看山,但被世俗生活束缚("十丈红尘"指繁忙的官场生活),在峨眉山附近做官多年,却从未登上山顶。这次再路过眉州,发现山还是那座山,人却老了。
中间部分写得特别美:山神可怜他魂牵梦萦,特意拨开云雾让他看到日出奇观——先是像彩色太阳升起,又像海市蜃楼般出现仙宫玉女。作者幻想乘龙驾凤登天,却被狂风吹落,暗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接着笔锋转到苏轼(纱縠溪是苏轼老家),感叹这位大文豪走遍黄州、登州、杭州、海南,留下那么多足迹,却偏偏没登过近在咫尺的峨眉山。这说明人与山水的相遇需要缘分,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最后作者发出感慨:如果苏轼在天有灵,就让我们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起登顶吧!这里把对山的向往、对古人的追慕,以及人生际遇的无奈,都融进了这个浪漫的想象中。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种交织的情感: 1. 对自然美景的惊叹(日出仙境的描写) 2. 对人生遗憾的坦然(做官多年未登山/苏轼未登家乡山) 3. 对缘分的豁达理解(山水相逢需要时机)
就像我们现代人总说"等有空了就去旅行",但可能一辈子都没登上过家门口的那座山。诗人告诉我们:这未必是懈怠,而是缘分未到。当云雾散开的那个清晨,就是山在等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