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郑家口赏月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京城岂无月,眯目多飞尘"说京城也有月亮,但总是被灰尘迷住眼睛,暗指官场生活的烦扰。接着"从公作上元,忽然涉残春"写自己从公务中抽身,不知不觉已到暮春时节。
中间四句是重点:"扁舟落吾手"写终于有机会划船游玩,"日与鱼鸟亲"说整天与自然为伴,这才发现"天壤间,清辉属閒人"——原来天地间最美的月光,是留给悠闲之人的。
最后两句"行行莫回顾,永结江湖邻"是作者的决心:就这样一直向前走吧,不要回头,永远与江湖为伴。这里的"江湖"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京城的尘嚣和江湖的清净,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很容易引起现代人对"慢生活"的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