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一尺庭阶拭露茸,横安小几倚当筇。
天空欲化茫茫海,云去真如渺渺峰。
秋思自撩难怨月,笛声已断未停蛩。
深闺别有篝灯课,预捡寒衣数(上声)线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独自坐在庭院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家人的思念。

首句“一尺庭阶拭露茸”,意思是庭院的台阶上覆盖着露水,露水在台阶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露珠。诗人用“拭露茸”来形容露水,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第二句“横安小几倚当筇”,诗人在小几旁倚着竹杖,坐在那里。这里的“横安小几”指的是一个小小的桌子,诗人倚着竹杖,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

第三句“天空欲化茫茫海”,诗人仰望天空,觉得天空就像一片茫茫的大海,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

第四句“云去真如渺渺峰”,诗人看到云朵飘过,觉得它们就像远处的山峰,给人一种遥远、朦胧的感觉。

第五句“秋思自撩难怨月”,诗人因为秋天的到来,心中充满了思念,这种思念让他无法怨恨月亮,因为月亮常常是引发人们思念的。

第六句“笛声已断未停蛩”,诗人听到笛声已经结束,但蟋蟀的鸣叫声却一直不断,这种声音让他更加感受到秋天的寂静和孤独。

最后两句“深闺别有篝灯课,预捡寒衣数线缝”,诗人想象家中深闺里的亲人们正在点着篝灯学习,同时也准备着为家人缝制冬天的衣服。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生活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