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次述哀

慕思君父泪千行,四十余年顾复长。
高厚深恩悲罔极,瞻依情切托靡方。
天颜咫尺忽成隔,庭训趋承难再望。
提命谆谆犹在耳,樽彝肃肃总摧肠。
衔哀但觉苍旻远,举首惟悲白日凉。
展转心增风木恨,劬劳忍诵蓼莪章。
仙軿已返层霄上,夜梦仍亲御座傍。
海水可枯石可化,终天仰恋讵能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失去父亲的子女写下的深情悼念之作,用朴素而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无尽思念。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失去至亲的痛苦和遗憾。

开头四句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因为思念父亲而泪流不止,回忆父亲四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像天高地厚般无法回报。这里用"顾复"(照顾)和"高厚深恩"(形容恩情深厚)这样简单的比喻,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子女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了失去父亲的痛苦:曾经近在咫尺的父亲突然阴阳两隔,再也听不到他的教诲;父亲生前叮嘱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看到他用过的器物就忍不住伤心。诗人用"天颜咫尺"(父亲的面容近在眼前)、"庭训"(父亲的教导)这些具体的生活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

接着诗人用更强烈的语言表达悲痛:抬头看天觉得天空那么遥远,太阳都失去了温暖。这里"苍旻"指天空,"白日凉"用太阳变凉来比喻心中的凄凉,非常形象。又借用"风木恨"(比喻子女未能奉养父母的遗憾)、"蓼莪章"(《诗经》中表达孝子之思的篇章)的典故,加深了这种遗憾之情。

最后四句将感情推向高潮:虽然父亲已经仙逝,但在梦中还能见到他坐在身旁。诗人用"海水可枯石可化"这样极端的比喻,强调对父亲的思念永远不会改变。结尾"终天仰恋讵能忘"用大白话说就是:这份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父亲的教导、用过的器物)来寄托哀思,特别真实感人
2. 比喻简单却贴切,像"恩情像天高地厚"、"太阳都变凉了",让人一听就懂
3. 情感层层递进,从流泪思念到梦中相见,最后升华成永恒的怀念
4. 没有刻意追求文采,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感情

这种子女对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以及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所以即使现代人读来也会产生强烈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