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鸟

倦翼将何托,高枝在日西。
架头鹰气短,帘下燕巢低。
梦里犹能立,醒时或肯啼。
感君先择木,终夜叹栖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宿鸟》借一只疲惫归巢的鸟,写出了人在现实中的困境与无奈。

前两句写鸟飞累了,不知该落在哪里,只能勉强停在夕阳下的高枝上——就像人奔波一天,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只能暂时歇脚。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出鸟的窘迫:架上的鹰(象征强者)也垂头丧气,屋檐下的燕子(象征普通人)窝巢低矮;梦里还能站稳,醒来却连叫声都发不出——这其实是暗指人在现实中的无力感,连做梦都比清醒时自在。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表面说羡慕别的鸟能先选好栖身之所,实际是感叹自己整夜辗转难眠,为生计奔波。诗人用“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这个词,把鸟和人的命运重叠起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普遍的生存焦虑。

全诗没有生僻字,但把鸟的疲惫、环境的压抑、内心的挣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读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为生活奔波的影子——这就是古诗的魅力,短短几句,能让人共鸣千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