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绿绍兴府教授秋

江南官路接天开,五月长安赐第回。
若见门人旧题处,亦须披拂记曾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科举考试中接连高中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

前两句"江南官路接天开,五月长安赐第回"说的是:通往江南的官道宽阔得好像连接着天际,五月在京城(长安代指当时的首都)考中后衣锦还乡。这里用"接天开"形容道路宽广,暗示仕途前景光明;"赐第"指考中进士后皇帝赐予的宅第,是人生重大荣耀。

后两句"若见门人旧题处,亦须披拂记曾来"意思是:如果看到以前在书院读书时题字的地方,也要停下来好好看看,回忆当年在这里求学的日子。"披拂"是拨开的意思,这里指要仔细查看旧日题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功成名就后不忘初心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展现了作者从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的完整人生轨迹。既有对当下成功的欣喜,也有对往昔奋斗岁月的怀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饮水思源"的美德。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成功时的喜悦与感恩之心都表达得很自然。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