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丈瀑呈大通师(乙未)
朝游林坑坑水急,凛如飞雪沸如煮。
暮宿沙头小院空,卧闻屋瓦鸣溪雨。
晓来扫却放澄霁,崖树时逢细瀑吐。
陶公洞天未暇寻,又见洪泉百丈舞。
山神不嗔来已数,水伯有知曾著语。
昔逢枯旱泫微流,今日壮观嗟未睹。
真珠捣碎如齑粉,万斛一时倾水府。
烟漫云蒸湿我衣,潭上亭前此何所。
仙露百弓洒草木,长风十里摐金鼓。
大通先生京国客,来向山中洗尘土。
携我来游容我狂,依然杯酒如初聚。
更踏十二峰头去,处处白练飞今古。
暮宿沙头小院空,卧闻屋瓦鸣溪雨。
晓来扫却放澄霁,崖树时逢细瀑吐。
陶公洞天未暇寻,又见洪泉百丈舞。
山神不嗔来已数,水伯有知曾著语。
昔逢枯旱泫微流,今日壮观嗟未睹。
真珠捣碎如齑粉,万斛一时倾水府。
烟漫云蒸湿我衣,潭上亭前此何所。
仙露百弓洒草木,长风十里摐金鼓。
大通先生京国客,来向山中洗尘土。
携我来游容我狂,依然杯酒如初聚。
更踏十二峰头去,处处白练飞今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充满野趣的山水之旅,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
全诗按时间顺序展开:清晨在湍急的溪流边游玩,水流像沸腾的雪水般汹涌;傍晚住在简陋的农家小院,听着雨打瓦片的声音入眠;第二天放晴后,看到山崖间垂下细小的瀑布。原本计划去陶公洞游玩,却意外发现了气势磅礴的百丈瀑。
诗人用"真珠捣碎"形容瀑布飞溅的水花,用"万斛倾泻"表现水势浩大,连潭边的亭子都被水雾打湿。风吹过时,瀑布声像十里外传来的战鼓声,草木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同行的"大通先生"是从京城来的朋友,两人在山中畅饮狂欢,就像老友重逢般自在。最后诗人还意犹未尽,想继续攀登高峰,看更多如白绸缎般飞舞的瀑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动静结合的画面感:急流、细雨、飞瀑等动态景物与山崖、小院等静态景物交替出现 2. 巧妙的比喻:把水花比作捣碎的珍珠,把瀑布声比作战鼓,形象生动 3. 真挚的情感:和朋友在山中尽情游玩时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跃然纸上 4. 自然的壮美:既描写了细瀑的秀美,又展现了百丈瀑的雄浑,体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通过这次山水之旅,诗人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美景,更在山水间找到了心灵的放松和友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