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有力的比喻,表达了逆境中依然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前四句用了两个反问:"谁说太阳西沉就一定是傍晚?桑榆树的枝叶间还能透出晨光"、"谁说草木凋零就是终结?来年春天它们又会焕发光彩"。这两个比喻生动地告诉我们,看似衰败的表象下可能孕育着新的生机。
后两句更直接点明主题:铁块经过千锤百炼可能会弯曲,但正是这种锤炼让它变得柔韧可塑("绕指"形容金属柔软到能缠绕手指)。这里用锻造金属的过程比喻人生——暂时的挫折不是失败,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坚韧、更有弹性的必经之路。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诗人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打铁场景,把"困难都是暂时的,坚持下去就能迎来转机"这个道理说得特别接地气。就像在告诉我们:别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黑夜尽头是黎明,寒冬过后必有春暖花开。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