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瞿塘峡滟澪堆的惊险经历,用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行船的刺激与自然奇观。
前两句"昔上瞿塘滟澪堆,盘涡如井放舡开"直接带我们进入场景:以前坐船经过瞿塘峡的滟澪堆(长江三峡著名险滩),看到漩涡大得像水井一样,船只就像从井口被抛出去似的。这里用"盘涡如井"的比喻特别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江流的凶险。
后两句"山行欢喜今非错,备见捎濆漩来"是作者的感叹:现在走山路真是选对了,不用再面对那些可怕的浪花和漩涡了。"捎濆漩来"四个字把急流中浪花飞溅、漩涡四起的动态画面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妙的是用对比手法:
1. 水路与山路的对比(惊险vs安稳)
2. 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回忆中的危险vs当下的庆幸)
3. 自然力量的狂暴(漩涡)与人类的小心翼翼(放船)的对比
诗人没有直接说害怕,但通过"欢喜今非错"的庆幸,反而更突出了当初行船的惊心动魄。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让危险经历变成了可以回味的人生体验,正是古人面对自然时既敬畏又豁达的智慧体现。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