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王帖 其一

自断平生誓墓馀,会稽东去世情疏。
无端却念虞安吉,不似田閒种果书(偶有所感书此自嘲勿谓讥右军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调侃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右军),实际上借古讽今,流露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

前两句写王羲之辞官隐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的典故。"誓墓"指王羲之曾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世情疏"说他在会稽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这里暗含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突然转折:隐居的王羲之却莫名想起朋友虞安吉(当时官员),说明他终究放不下仕途牵挂。最后用反语自嘲——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奉橘帖》写的是送人柑橘的事,但自己现在真的成了种果树的农夫,反而写不出那样的作品了。

全诗妙在借王羲之的故事,道出知识分子"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矛盾心理。嘴上说向往田园,心里仍惦记功名,这种自我拆穿式的幽默让诗有了现代"打工人"自嘲的既视感。种果树与写书法的对比,更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