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

水火诸神幽兴饶,相携共把淅山雕。
万年古莽开灵胜,千朵奇峰插秀霄。
怪石险崖三景绝,轰雷喷雪两龙骄。
如诗似画难名状,踏遍岩峦未觉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壮丽奇幻的自然风光,充满神话色彩和动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仙视角的开篇
前两句用神话传说引入,把雁荡山比作水火诸神共同雕刻的艺术品。"幽兴饶"暗示这里藏着无数神秘故事,"相携共把"让冷冰冰的石头突然有了温度,仿佛能看见神仙们合力创作的身影。

2. 四组震撼镜头
中间四句像电影蒙太奇:
- 万年古树与千座奇峰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 "插秀霄"的"插"字让山峰有了冲破云霄的力度
- "怪石、险崖、轰雷、喷雪"连续四个动态特写
- 两条瀑布化身骄龙,把水声比作龙吟,把浪花比作龙鳞

3. 游客的真实体验
最后两句从写景转到抒情: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现语言苍白("难名状"),但脚步却停不下来("未觉遥")。这种矛盾心理精准捕捉了人在绝景前既震撼又沉醉的状态。

全诗妙在把静态山水写活:神仙在雕刻、山峰在生长、瀑布在争斗,而游客的脚步成为贯穿全篇的隐形线索,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完成了一场穿越仙境的徒步旅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