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伯先生挽诗(1994.2.1)

返辙穷途处,谁怜阮步兵?
霜枫红有泪,秋昊碧无情。
露重坟头薤,诗留纸上声。
遗言常在耳,不悔作儒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邓仲伯先生的挽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哲思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首联"返辙穷途处,谁怜阮步兵?"用阮籍(三国时期文人)的典故,暗喻逝者生前可能像阮籍一样怀才不遇,在人生困境中孤独前行。问句形式更凸显了这种无人理解的悲凉。

颔联"霜枫红有泪,秋昊碧无情"用秋天景物作对比:枫叶红得像在流泪,而广阔的蓝天却冷漠无情。这里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帮人表达哀伤,反衬出天地无情、人间有情的感慨。

颈联"露重坟头薤,诗留纸上声"转到现实场景:坟头的薤草沾满沉重露水,而逝者留下的诗文仍在纸上回响。一实一虚,既写眼前凄凉,又写精神永存。

尾联"遗言常在耳,不悔作儒生"是诗眼,直接点明逝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坚守。虽然生前可能不得志,但他留下的教诲犹在耳边,而且至死不悔读书人的选择。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让哀思中又透出崇高感。

全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枫叶、霜露等意象营造悲凉氛围,但最后落在"不悔"二字上,使哀而不伤,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知识分子的骨气。语言看似简单,但用典自然,意象精准,把对逝者的追思与对其人格的敬重完美结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