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宿上封寺时的感受。下面我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作者在夜晚住宿在上封寺,感到非常宁静,心中的烦恼和杂念都消失了。这里的“翛然”就是形容心情舒畅,没有烦恼的样子。
接着,诗人看到了月光下的残雪,听到了窗外的泉水声。这里的“月明残雪里”和“泉溜隔窗声”都给人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残雪和月光,还有窗外的泉水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楮衲”和“绨袍”。楮衲是指用楮树皮做的粗布衣服,而绨袍则是高档的丝织品。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现在更喜欢穿朴素的衣服,而不是华丽的绨袍。这反映出作者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炉红虚室暖,聊得话平生”,意思是房间里炉火通红,让人感到温暖,诗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畅谈一生。这里的“虚室”指的是空旷的房间,没有多余的东西,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传达了一种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诗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织,让人感受到了诗的精髓和魅力。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