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南诸公游龙湖时予以病不偕和溪南韵

我家衡门接遥碧,曾约溪南蜡双屐。花时不往今已秋,缥缈望君空伫立。

山非弃人人弃山,三百六旬何时閒。风吹岩瀑洒飞雪,羡君此日超人寰。

溪南英姿古仙客,更许龙湖弄明月。雷公雨师莫久留,白石清泉吾欲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因病错过和朋友同游龙湖的遗憾,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写遗憾:诗人说自家简陋的柴门正对着远山青翠,原本和溪南约好要穿着木屐同游。但春天花开时没去成,现在已是秋天,只能远远望着朋友的身影发呆。这里用"蜡双屐"(给木屐打蜡准备出游)的细节,和"花时"变"秋"的时间对比,把期待落空的失落感写得特别生动。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羡慕:诗人感叹不是山抛弃人,而是人总没空亲近山。一年三百六十天,什么时候能得闲呢?他想象着朋友此刻在龙湖游玩的情景:山风吹动瀑布,水花像飞雪般洒落,这种超凡脱俗的快乐让他羡慕不已。"山非弃人"这个反转说法很妙,点明是我们被俗务困住,而非自然拒绝我们。

第三层(后四句)写向往:诗人把朋友溪南比作古代仙人,说他们此刻一定在龙湖赏月游玩。最后两句突然对雷公雨师喊话:"别赖着不走啊!"其实是想说:快把晴天还给我,让我也能去享受白石清泉的幽静。这种孩子气的对话,让整首诗在遗憾中透出活泼的期待。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日常小事写得充满诗意:约好的春游拖到秋天,生病不能赴约的懊恼,听说朋友玩得开心时的羡慕,以及"等病好了我一定要去"的小执念。诗人用飞雪般的瀑布、湖中的明月这些画面,把简单的山水游玩写出神仙境界,但又始终保持着朋友间唠家常的亲切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