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自然的画面,勾勒出春夏交替时的微妙感受。
前两句用颜色对比展现季节变化:"红侵野草"是野花盛开的热闹,"绿染庭槐"是树荫渐浓的静谧。两个动词"侵"和"染"用得特别生动,像是有颜色的精灵在悄悄改变世界。
后两句突然转入梦境:明明春天已经离开,诗人却通过梦境暂时逃避这个事实。这时飞来一只蝴蝶,这个画面特别巧妙——既像是梦境的延续,又像是现实的提醒。蝴蝶在传统文化里常代表虚幻美好之物,这里既点出"春去"的事实,又保留了春天的幻影。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愿醒来"的心情。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明明知道某个美好阶段已经结束,但心里还留着它的影子。诗人用野花、树荫、蝴蝶这些日常景物,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具象化了,让读者能通过具体画面感受到抽象的情绪。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