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沩山
我行之宜阳,便作大仰游。
上有参天松,下有漱石流。
群峰拱梵宇,层层閟清幽。
老禅雅爱客,要作数日留。
泉石疗我饥,竹风销我忧。
征尘积经年,可以少涤不。
绝胜秋江上,独钓沧浪舟。
所恨招不来,莫我更唱酬。
上有参天松,下有漱石流。
群峰拱梵宇,层层閟清幽。
老禅雅爱客,要作数日留。
泉石疗我饥,竹风销我忧。
征尘积经年,可以少涤不。
绝胜秋江上,独钓沧浪舟。
所恨招不来,莫我更唱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沩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写景:作者来到宜阳,顺路去大仰山游玩。山上松树高耸入云,山下溪水冲刷着石头。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山林的壮美和生机。
中间六句写寺庙和僧人:群山环抱中的寺庙显得格外清净幽深。好客的老禅师热情挽留他多住几日。这里的山泉竹风仿佛能充饥解忧,让作者感觉多年奔波积累的疲惫都被洗涤一空。这里用"泉石疗饥"、"竹风销忧"的巧妙比喻,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灵性。
最后六句抒情:比起在秋江上独自垂钓的孤寂,这里的禅意生活更让人向往。唯一遗憾的是不能把这份清净永远留住,也没人能和自己一起吟诗唱和。结尾的遗憾反而更衬托出山中生活的美好。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讲述旅途见闻。通过对比尘世奔波与山居生活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最妙的是把山水景物写得充满人情味,松树会"参天",溪水会"漱石",老禅师"雅爱客",让整首诗既清新脱俗又亲切动人。
徐谊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平阳万全沙冈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