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歌
远长老,九点沧浪迹如扫。
蛟龙夜扈精魄长,莲花落尽生秋草。
匡先生,万道白波江水清,三百里外吴楚平。
吴枫楚云出苍紫,影落千峰万峰里。
朱电朝开白玉棺,平携两袖游吴市。
邹生逢我白门时,鼓掌雄谈劈心蕊。
是时垂髻年十三,自谓平生已奇矣。
石庐更有奇于此,要取此山作窗几。
遣余为作石门歌,不见石门将奈何。
嗟乎奇人千载无足迹,秦碑禹字空摩娑。
岭上耆儒坚两耳,岩头石佛凝霜坡。
处士遗书冷白凤,仙人买地埋金鹅。
洞口新封不得入,伥鬼遥攀洞空泣。
空江五月石林风,一天蛇虺红霞湿。
雪里藏书六千卷,天寒不独披蓑笠。
手把八空峰顶游,且学仙人坐嘘吸。
昔人仙藤巧伏魔,芙蓉无主骑青螺。
我今为作石门歌,不见石门将奈何。
蛟龙夜扈精魄长,莲花落尽生秋草。
匡先生,万道白波江水清,三百里外吴楚平。
吴枫楚云出苍紫,影落千峰万峰里。
朱电朝开白玉棺,平携两袖游吴市。
邹生逢我白门时,鼓掌雄谈劈心蕊。
是时垂髻年十三,自谓平生已奇矣。
石庐更有奇于此,要取此山作窗几。
遣余为作石门歌,不见石门将奈何。
嗟乎奇人千载无足迹,秦碑禹字空摩娑。
岭上耆儒坚两耳,岩头石佛凝霜坡。
处士遗书冷白凤,仙人买地埋金鹅。
洞口新封不得入,伥鬼遥攀洞空泣。
空江五月石林风,一天蛇虺红霞湿。
雪里藏书六千卷,天寒不独披蓑笠。
手把八空峰顶游,且学仙人坐嘘吸。
昔人仙藤巧伏魔,芙蓉无主骑青螺。
我今为作石门歌,不见石门将奈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石门世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传说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奇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奇幻景象
诗的开头用"蛟龙夜扈""莲花落尽"等意象,营造出一个神秘的山野世界。石门山仿佛被龙守护着,秋草覆盖了昔日莲花盛开的痕迹,暗示这里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
2. 壮阔的地理描写
中间部分用"万道白波""千峰万峰"等夸张手法,展现石门山横跨吴楚两地的雄伟气势。山峰倒映在江水中,紫色的云雾缭绕其间,构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3. 奇人异事的穿插
诗中提到几位传奇人物:带着白玉棺云游的匡先生、十三岁就才华横溢的邹生,他们都与石门山有着不解之缘。这些故事增添了山的神秘感,也暗含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4. 石门传说的铺陈
后段集中描写石门山的种种传说:被霜覆盖的石佛、白凤留下的典籍、仙人埋金鹅的典故。特别是"洞口新封不得入"的描写,制造出一种秘境难寻的遗憾感。
5. 结尾的自我抒怀
最后作者以"我今为作石门歌"直抒胸臆,表达即使无法亲眼见到石门奇景,也要通过诗歌来追寻这份超脱尘世的美好。雪中藏书、峰顶独坐等画面,都是对隐逸生活的诗意想象。
全诗的魅力在于:
- 将现实山水与神话传说完美融合
- 通过"不见石门将奈何"的反复咏叹,强化求而不得的怅惘美
- 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 瑰丽的想象让普通山水变成了充满灵性的仙境
诗人其实是在借石门山抒发自己的理想:在纷扰的现实中,每个人都渴望找到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