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其二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馀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追念宋朝神宗皇帝的挽词,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他的品德和功绩。

前两句说神宗的仁德堪比尧帝,功绩不输舜帝,但作者认为没必要用古代圣王来比较,因为神宗本身就很伟大。三四句具体描写神宗的优点:他治国谨慎小心,对长辈尽孝道,同时还平定了边疆战事。

五六句称赞神宗恢复了周朝的礼制,沿用了汉朝的官制,说明他重视传统制度。最后两句最有深意:表面说神宗的治国看似没有刻意创新,但实际上他传承了古代圣王的风范,这种"本无作"(不刻意标新立异)的治国方式反而让他的美德流传千古。

全诗用历史典故来衬托神宗的贤明,但强调他不需要靠模仿古人来证明自己。最打动人的是最后点出的治国智慧: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真诚地继承优秀传统。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启发——创新固然重要,但尊重传统、踏实做事同样可贵。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