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场景,通过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节日氛围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景:北山南面吹着萧瑟的风,下着冷雨,不时能看到南归的大雁飞过碧绿的潭水。这里用"疏风冷雨"和"归鸿"点明了深秋时节的萧瑟感,大雁南飞也暗示着时光流逝。
后两句写人:重阳节这天人们大多喝得醉醺醺的,只有两三枝菊花斜斜地插在头上。这里用"人多是醉"展现了节日里人们放纵享乐的场景,而"两三枝菊"则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清雅。斜簪的菊花既是对重阳习俗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对比热闹的醉酒场面和清冷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在节日里的一份淡泊情怀。就像我们现代人过节时,既享受热闹,也会在某个瞬间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触。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