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夜景,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幅会动的画卷。
前两句"瀑秩秩而可闻,山靡靡而旁绕"用声音和形态勾勒景色:瀑布发出轻柔有序的流水声,山势柔美地环绕在四周。这里用"秩秩"形容水声的节奏感,"靡靡"表现山势的绵延柔美,让人仿佛能听到流水声,看到群山环抱的景致。
后两句"待皓月于台端,睇明河于木杪"把视线转向夜空:诗人在亭台上等待皎洁的月亮升起,透过树梢仰望明亮的银河。"皓月"和"明河"形成色彩明亮的夜空图景,"台端"和"木杪"则巧妙标出了观察视角。
全诗通过由近及远、由地及天的视角转换,把听觉与视觉、地面景观与天空景象自然融合。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透露出闲适愉悦的心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与友人同游、静赏夜景的惬意。诗中叠词的使用(秩秩、靡靡)和工整的对仗,更增添了韵律美感。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