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
华君官五世,人物朴而重。
穷经不辞难,著论何其勇。
编排过百帙,装庋高一冢。
见闻颇惊讪,吟玩自欣悚。
余本空疎人,盛刺勤远捧。
津般俾之读,涉岸沧溟汹。
惟知畏浩博,敢复议烦冗。
芄兰恨柔蔓,栎社嫌拥肿。
谁令独管吹,而为众竿恐。
杨墨岐路迷,服郑丘林拱。
西邻黄策子,简要获天宠。
君兮幸持归,卧看云生垅。
穷经不辞难,著论何其勇。
编排过百帙,装庋高一冢。
见闻颇惊讪,吟玩自欣悚。
余本空疎人,盛刺勤远捧。
津般俾之读,涉岸沧溟汹。
惟知畏浩博,敢复议烦冗。
芄兰恨柔蔓,栎社嫌拥肿。
谁令独管吹,而为众竿恐。
杨墨岐路迷,服郑丘林拱。
西邻黄策子,简要获天宠。
君兮幸持归,卧看云生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勤奋治学的学者华贤良,同时表达了作者自谦和敬佩的复杂心情。
前八句集中描写华贤良的治学精神:他家五代为官却保持质朴品格,钻研经典不畏艰难,著作等身("编排过百帙"指著作堆满书箱,"装庋高一冢"形容书堆得像坟冢那么高)。这些成就让旁人惊叹,而他自己仍保持谦逊态度继续钻研。
中间十句是作者的自我剖白:自称学识浅薄("空疎人"),收到华君赠书后像面对浩瀚大海般惶恐。用"芄兰"(柔弱藤蔓)和"栎社"(无用树木)自比,反衬华君如独奏管乐般突出,让其他乐手(暗指其他学者)相形见绌。提到杨朱、墨翟(代表偏激学说)和服虔、郑玄(代表正统经学),暗示华君的学问超越了这些流派。
最后四句通过对比手法:邻居家简明扼要的策论得到赏识,而作者却劝华君带着厚重的著作归隐田园("卧看云生垅")。这个结尾既暗含对华君不被重用的惋惜,也流露出对纯粹学术境界的向往。
全诗用"浩博vs简要"的对比贯穿始终,通过书卷堆叠、管乐独奏、学派纷争等生动比喻,展现了传统文人对待学问的两种态度,在质朴语言中蕴含着对学术真谛的深刻思考。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