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后一山皆内监葬域中有丰碑二统刻魏忠贤里居官爵甚详守僧云忠贤自为生圹本朝初年忠贤名下葬其衣冠于此恨无有力者掊其石也

碧云台殿倚云端,香火幡幢属内官。
一代贤奸青史定,两朝党籍白碑残。
松杉暮雨鸮音革,羊马秋风石骨寒。
却笑山灵无藉在,犹容厕鬼瘗衣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的荒诞结局,通过墓地景象折射历史评价。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权势与凄凉的反差:

1. 前四句写墓地排场:碧云寺的豪华墓园是太监们的专属坟场,魏忠贤生前就给自己修了气派陵墓(生圹),碑文详细记载他的官职。但"贤奸"二字直接点明:历史早有公论,他终究是个奸臣。

2. 后四句写破败现状:暮雨中的松林传来猫头鹰叫(象征不祥),秋风中石雕战马透着寒意。最讽刺的是"厕鬼"(肮脏鬼魂)居然穿着官服葬在这里,连山神都懒得驱赶这个污秽的存在。

全诗妙在三点:
- 用"羊马石雕"等具体景物让读者感受到墓地的阴森
- "笑山灵无藉在"用拟人手法表现自然对奸臣的蔑视
- "厕鬼瘗衣冠"这个画面既滑稽又深刻,把衣冠禽兽的概念形象化了

本质上是通过一个奸臣墓地的今昔对比,揭示再大的权势也敌不过历史审判,死后连山水都嫌他脏。这种用景物说历史的写法,比直接骂人更令人回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