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邓子西知县
猗猗竹绕邓家湾,亭亭屋背围山中。
当轩水花日喷薄,覆户云叶时斓斑。
中有立士金闺客,元洞府生人间见。
捧觞天爵役人爵,戏彩前班罗后班。
不妨花县春风晚,且对萱堂白日间。
剩将千卷课儿习,博取一笑开慈颜。
和气向晚薄葱蒨,书声半夜随潺湲。
只恐天上妒人暇,催公拔宅离尘寰。
玉堂将奉承珍鼎,锵听群仙鸣佩环。
丹砂转戒独善好,刀圭分遣扶艰关。
功成麟阁归来早,笋舆随步羞桃荐菊纫兰蕳。
当轩水花日喷薄,覆户云叶时斓斑。
中有立士金闺客,元洞府生人间见。
捧觞天爵役人爵,戏彩前班罗后班。
不妨花县春风晚,且对萱堂白日间。
剩将千卷课儿习,博取一笑开慈颜。
和气向晚薄葱蒨,书声半夜随潺湲。
只恐天上妒人暇,催公拔宅离尘寰。
玉堂将奉承珍鼎,锵听群仙鸣佩环。
丹砂转戒独善好,刀圭分遣扶艰关。
功成麟阁归来早,笋舆随步羞桃荐菊纫兰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邓子西的知县(古代地方官)的闲适生活与高尚品格,同时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用自然景物烘托邓子西的生活环境。
竹林环绕着邓家湾,青山掩映着屋舍,门前流水奔涌,屋檐上云影斑驳——这些清幽的意象暗示主人远离尘嚣的雅致生活。"立士金闺客"则点明邓子西的身份:他虽是朝廷官员(金闺客),却像隐士(立士)一样超脱,仿佛是神仙洞府降临人间的存在。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具体描写邓子西的日常生活。
他不在乎官场升迁("天爵"指天定福分,"人爵"指官位),更享受家庭温情:白天陪母亲(萱堂)说笑,夜晚教孩子读书。潺潺水声伴着琅琅书声,展现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但诗人突然转折:恐怕上天会嫉妒这份闲适,要召他回仙界(暗指升官或离世)。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表达对邓子西的期许。
诗人祝愿他将来能入朝为官(玉堂),像仙人的佩环般清贵,但更希望他能用才能济世("丹砂""刀圭"代指医术或治国良方)。最终功成名就(麟阁是表彰功臣之处)后,仍能保持初心,像采摘野花一样淡泊自在。
诗歌亮点:
1.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竹林、书声)与神话意象(仙人、洞府)交融,既赞美邓子西的品德,又增添浪漫色彩。
2. 矛盾张力:既写他安于现状的惬意,又暗示他终将肩负更大使命,形成"闲适vs责任"的微妙平衡。
3. 亲情主题:通过"教子""娱亲"的细节,展现传统文人对家庭价值的重视,比单纯歌颂政绩更接地气。
核心思想:
真正的贤者既能享受平凡生活的美好(教书、孝亲),又不逃避社会责任(济世、功成),最终在出世与入世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