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怀念旧友、感慨时光流逝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时光飞逝的感叹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了人生感慨:作者说自己糊里糊涂过了三十年("误知三十载"),像块笨拙的石头被命运随意安排("顽鲁寄洪钧")。看着旧物还在("物化青毡旧"),却突然惊觉自己已白发丛生,用新旧对比突出了岁月无情。
2. 壮阔的边关景象
五六句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雄浑的北方冬景:黄河结冰像斜划出陕西的边界("河冰斜界陕"),蜿蜒的关隘树木遮挡着秦地。这两句不仅是写景,更暗喻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
3. 真挚的友情渴望
最后两句情感真挚:作者渴望能再次和老友晏殊(永兴相国)促膝长谈,跪坐在师长席前倾诉心声。这种"孤怀跪自陈"的描写,既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晚年无人理解的孤独。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把时光流逝的怅惘、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知音的渴盼融合得深沉动人。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