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三月初三日迎銮献诗召试行宫谢恩恭纪

广学开书院,仁垂圣主恩。
愚臣忝诗赋,新渥照乾坤。
荷宠乘佳节,披香捧至尊。
奋飞超等级,再拜挹余樽。
北阙晴光动,东方喜气繁。
欢娱保历代,礼异贲丘园。
雅量涵高远,多荣及子孙。
因歌大君德,煦育及春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一位官员为感谢乾隆皇帝恩典而作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写作背景:作者在乾隆皇帝南巡时("迎銮"指迎接皇帝车驾),通过献诗获得皇帝赏识,被召到行宫参加考试,因此写下这首感恩诗。

2. 核心内容: - 开头夸赞皇帝重视教育、开设书院,体现仁德 - 中间说自己很荣幸能用诗赋才能为皇帝服务,在佳节得到皇帝恩宠 - 描写皇宫的喜庆气氛,说皇帝的恩泽能保佑国家长治久安 - 最后赞美皇帝胸怀宽广,恩惠能惠及子孙后代

3. 艺术特色: - 用了很多对比:比如"愚臣"(谦虚自称)和"圣主"的对比 - 善用意象:"晴光""喜气"营造欢快氛围,"春温"比喻皇恩温暖 - 结构工整:每两句形成一个完整意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4. 历史价值: 反映了乾隆时期文人通过文学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也展现了当时官员对皇帝的尊崇心态。诗中描写的书院、礼仪等细节,都是了解清代文化的生动材料。

这种诗虽然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但写得真诚自然,没有过分夸张,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知识分子对明君的期待和获得赏识的喜悦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