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戒诗寄儿祖念并诸亲友

梁鸿终会稽,尧夫老雒阳。
生卒异厥处,达人何慨慷。
我本游汗漫,野鹤共翱翔。
今年六十九,鬓发同秋霜。
久扌弃厌世日,随地为坎藏。
烟云开翣旐,星月悬灯光。
形骸虽垒块,神气任徜徉。
慎勿泥世俗,启土携归乡。
生既耽五岳,死岂恋一方。
携归失我意,泉下徒悲伤。
此心常耿耿,鉴之有穹苍。
作诗比遗令,小子永勿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69岁老人写给儿子和亲友的"人生告别信",核心表达的是豁达的生死观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开篇用两位古人(梁鸿、尧夫)死在异乡的例子,引出"豁达之人不在乎死在何处"的观点。老人自比闲云野鹤,强调自己一生自由不羁,如今白发如霜,早已看淡生死。

2. 中间部分描绘理想的离世场景:在自然怀抱中安息("烟云为幡旗,星月当长明灯"),身体化作泥土但精神永存。特别叮嘱儿子:千万别学世俗那套把遗体运回老家安葬,既然活着时爱游历名山,死后又何必拘泥于一处?强行归葬反而会让亡魂难过。

3. 结尾把这首诗比作遗嘱,要儿子牢记父亲的心愿。最后两句尤为动人:这份心意天地可鉴,就像头顶的苍穹一样明朗永恒。

全诗魅力在于: - 用"野鹤""烟云""星月"等自然意象,构建出超脱世俗的生命意境 - "生既耽五岳,死岂恋一方"堪称金句,把"人生重在过程而非归宿"的哲理说得铿锵有力 - 既有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叮嘱,又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透着智慧长辈特有的温和与通透

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自由体验世界,而非拘泥于传统形式。这种超越时代的生死观,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陈第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今福建连江)人。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明万历四十八年卒,终年七十七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