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朋友相聚、把酒言欢的惬意画面,充满文人雅士的洒脱与才情。
前两句写景:快哉亭下的河水与城池相连,落日余晖与晚霞交相辉映,景色壮美。"快哉"二字直接点出畅快心情,水天相接的辽阔画面暗示着聚会的开阔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人物活动:人们卷起亭帘围坐宴饮(尊俎指酒器),在挥动拂尘(麈尾)的谈笑间即兴赋诗。这里用"挥麈笑谈"的细节,生动再现了古人清谈时手持麈尾的潇洒姿态,展现出文人聚会的风雅趣味。
后两句用典赞美友人:把朋友比作南朝诗人何逊(以文采风流著称)和东汉才子黄香(以文章清丽闻名),称赞对方既有风流才情,又有清新文笔。虽然原诗末尾残缺,但可以感受到这是对知己才华的高度肯定。
全诗亮点在于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雅趣完美融合,落日霞光中透着诗酒风流,用历史典故不着痕迹地夸赞友人,展现了宋代文人聚会的典型场景——在山水间饮酒赋诗,既有世俗的快乐,又不失高雅的情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