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伟烈殊勋,都从天语易名定矣,数紫光阁上,功臣恨生晚二十年,不得仗剑请缨,随太傅伯仲纵横扫荡;
泰山北斗,岂惟江左夷吾例欤,听白下城中,痛哭悔来迟三五日,便是奠刍执绋,歉小子感激公义私情。
泰山北斗,岂惟江左夷吾例欤,听白下城中,痛哭悔来迟三五日,便是奠刍执绋,歉小子感激公义私情。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晚清名将曾国荃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篇充满敬意的"追悼词"。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魅力:
上联讲功业——开篇就说曾国荃的功绩是皇帝都认可的("天语易名"),提到紫光阁(清朝表彰功臣的地方),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像曾国荃兄弟(曾国藩、曾国荃)那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仗剑请缨"是说自己也想拿武器参军,"纵横扫荡"生动描绘了曾家兄弟打仗的威风。
下联写哀思——把曾国荃比作泰山北斗(形容德高望重),说他不只是东晋王导那样的治国能臣("江左夷吾")。"白下城"指南京,说老百姓痛哭的场景,后悔自己来迟了几天,连葬礼("奠刍执绋"指送葬仪式)都没赶上,既遗憾公事上没能致敬,也难过私交上没尽到心意。
全联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英雄惜英雄"的真情实感。作者用"恨生晚""悔来迟"这些普通人都会有的遗憾,把对大人物的崇敬说得特别接地气。特别是最后"公义私情"四个字,既承认曾国荃对国家的大贡献,也不掩饰自己个人的敬慕,显得特别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