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韦左司诗

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
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
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
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
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
《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
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
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
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
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
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
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
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
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
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
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
或者未识面,踪迹天涯阔。
清景忆平生,空山求隐逸。
晏起望青天,园林爱藏拙。
应知养主事,诗外无他物。
神来有化工,终身无疢疾。
千秋秉至诚,梦想依归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唐代诗人韦应物(韦左司)的。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总结了韦应物诗歌的特点和他的人生境界。

核心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

1. 韦应物诗歌的特点
- 风格清新自然("恬澹本性情"),真实不做作("言动由真率")
- 既有深远的意境("常能参妙化"),又朴实无华("冲虚亦朴实")
- 像陶渊明一样,在简单生活中发现诗意("渊明后一人")

2. 韦应物的人生境界
- 从年轻时的豪侠性格("意气近豪侠")转变为沉静读书人
- 做官时随处题诗("随处留诗别"),晚年静修养生("扫地坐焚香")
- 不刻意求仙拜佛,靠写诗修身养性("诗外无他物")
- 活到高龄仍精神饱满("精神不衰竭")

3. 作者的敬佩之情
- 感叹韦应物在史书中记载太少("《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
- 认为他的诗和人生态度都值得流传("惟公不当佚")
- 向往他那种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梦想依归切")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比喻(如"扫地坐焚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诗人形象
2. 强调写诗不是炫技,而是修养身心的方式,这对现代人也有启发
3. 通过对比李白、杜甫("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突出韦应物独特的诗歌地位

简单说,这首诗告诉我们:韦应物的诗好就好在真实自然,他的人生妙在简单纯粹,这种生活态度和艺术境界,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