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袁甫写给朋友张倅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和学问追求的赞赏。
前四句写张倅的名声和归乡情景:
1. "题舆名满大江东":说张倅在江东一带很有名望,就像题写在车上的名字一样显眼。
2. "忽忆家山閤皂中":他突然想起家乡山中的隐居生活("閤皂"指隐居处)。
3. "孤棹赋归犹带雪":他独自乘船回乡时,船上还带着未化的雪,既写实景又暗喻其高洁。
4. "深衣养浩直摩空":穿着传统服饰修养浩然正气,志向高远可触摸天空。
后四句转为议论和赞美:
5. "从教风月分多少":任凭别人去计较风花雪月的闲事(暗示张倅不关心这些)。
6. "独抱春秋究始终":他只专心研究《春秋》这样重要的经典,探究其中深意。
7. "籍湜近来知叛否":借用唐代韩愈弟子背叛的典故(籍指张籍,湜指皇甫湜),暗指当时有人背离了朱熹(紫阳翁)的学说。
8. "只君不负紫阳翁":只有你(张倅)没有辜负朱熹的教诲,坚守正道。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雪天归乡的画面、研究经典的专注、与背叛者的对比,突出张倅学问纯正、品格坚贞的形象。最后点明主旨:在众人可能动摇的时代,唯有张倅依然坚守朱熹理学的真谛。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情,也包含对学术传承的思考。
袁甫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