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方式,以及作者自己的学习感悟。
前四句对比了两种诗人:一种是"骚豪"型诗人(指才思敏捷的诗人),他们随口就能写出诗来;另一种是"推敲"型诗人(指反复修改的诗人),他们需要慢慢琢磨字句。作者用生动的比喻说,对于推敲型诗人来说,一个字定下来就像生了根一样稳固,整联诗句一旦写成也很难改动。
中间两句举了两个著名典故:"池塘春草"是谢灵运的名句,写他梦中得到佳句;"水月梅花"暗指林逋的咏梅诗,体现自然灵感。这两个例子说明好诗往往来自瞬间的灵感和悟性。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自我反思:他也在学习写诗,但进步不大,于是常常在心里琢磨这些创作道理。整首诗用对比手法,通过具体例子,生动展现了诗歌创作中"天赋灵感"与"刻苦推敲"的关系,最后落脚到作者谦虚的学习态度,读来亲切自然。
张炜
张炜(一○九四~?),字子昭,杭(今浙江杭州)人(《江湖后集》卷一○)。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张伟,字书言,本贯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五十四。仕历不详。《江湖后集》收有《芝田小诗》一卷。张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芝田小诗》(简称光绪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