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宁静的山间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
前两句"那得热中客,群来退步看"像是在说:那些整天为俗事奔忙的人啊,快停下脚步来看看这里的清凉世界。诗人用"热中客"比喻被世俗欲望困扰的人们,邀请他们来感受这份清凉。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展现清凉意境:山风吹动衣襟带来露水的凉意(振风衣得露),坐在石头上目光追随着流动的溪水(坐石目随湍)。万物在闲适中显得格外安静(物向閒中寂),当内心平静下来,整个人都感觉轻松开阔(心从定后宽)。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间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两句"松虬无一叶,袅袅碧萝寒"是点睛之笔:老松树枝干盘曲却几乎没有叶子,柔嫩的藤蔓在微寒中轻轻摇曳。这个细节描写既点出季节特征(可能是初春或深秋),又通过"寒"字强化了清凉的感受,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完整。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单的语言创造出令人神往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暂时忘却烦恼,感受内心的清凉与安宁。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