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水仙

明珰销梦,瑶筝传恨,望断湘云洛水。
国香终古倩谁招,任飘尽、铜仙铅泪。
画翘簪玉,织罗舞雪,旧曲酒边犹记。
待修花谱补宣和,叹绝世、孤芳能几。

现代解析

这首《鹊桥仙·水仙》通过水仙花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孤独命运的感慨。全词分为三层意境:

上片以"明珰销梦"开篇,用水仙佩戴的玉石首饰(明珰)和弹奏的瑶琴,暗示它本是仙界之物。但如今只能遥望湘江洛水(象征屈原、曹植等怀才不遇的文人),连铜铸的仙人都为它落泪,暗喻水仙虽贵为"国香",却无人赏识的凄凉处境。

中片笔锋一转,描绘水仙盛放时的绝美姿态:花瓣如白玉发簪,叶片似罗纱舞动,让人想起酒宴上吟咏它的古曲。这里用"织罗舞雪"的生动比喻,突显水仙既精致又清冷的特质。

结尾点明主旨:诗人想为宋代《宣和画谱》补录这株水仙,却发现如此绝世独立的花卉实在太少。表面写花,实则寄托了对自己(或同类人)才高命蹇的叹息——就像水仙虽美却开在寒冬,清高之人往往难容于世。

全词妙在将花的物象与人的命运紧密交织,用"孤芳"二字道破知识分子共同的困境:既要保持精神的高洁,又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寂寞。这种借花写人的手法,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即使现代读者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