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岱宗)的神秘与壮美,充满仙气和想象力。
前两句说泰山上的古老建筑(阿阁神房)已经记不清年代了,这里本来就是超脱尘世的仙境。诗人用"世外山川"点明泰山不同于凡俗之地。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泰山的神奇:仙人的手掌发出祥瑞的光芒,传说中的神泉(帝女泉)飞溅着灵水。松涛像狂风卷起千山雨雾,阳光照射下丹洞(道教修炼处)蒸腾出万峰云烟。这些描写既有真实的山景,又融入了神话色彩。
最后两句写诗人被这仙境感染,想随风追随仙人安期生(传说中泰山修炼的仙人)而去,但又好奇:这缥缈的仙境究竟在九重天中的第几层呢?结尾的疑问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全诗特色在于: 1. 虚实结合 - 真实山景与神话传说交融 2. 动静相宜 - 松涛风雨的动感与山岳的静穆形成对比 3. 五感通感 - 视觉的光色、听觉的松涛、触觉的风雨共同营造氛围 4. 由景生情 - 从观赏美景到产生修仙遐想,自然过渡
诗人通过瑰丽的想象,把泰山写成连接人间与仙境的圣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