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不谭仁义只谭空,一着参差在个中。
台上缤纷花正雨,城边一阵已西风。
君王自有君王业,何事区区翻贝叶。
雨花名台非识奇,要使后人知覆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南京雨花台,但实际借景抒怀,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前四句写景:雨花台这地方,人们不谈仁义道德,只谈佛家"空"的理念("谭空")。一个细微的差别("一着参差")就藏在其中。台上花瓣像雨一样纷飞,城边突然刮起西风——这里用"西风"暗指衰败之气,暗示繁华即将消散。

后四句说理:帝王本应专注治国大业("君王业"),为何要沉迷于翻译佛经("翻贝叶"指佛经)?给雨花台起这个名字的人,并不是真的懂得其中奥妙,而是想用这个地方提醒后人:历史会重演,要警惕前朝灭亡的教训("覆辙")。

全诗核心是借雨花台的典故(传说南朝梁武帝在此讲经感天雨花),批评统治者沉迷佛教而荒废政务,最终导致国家衰亡。诗人用"花雨"的绚烂和"西风"的萧瑟形成对比,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语言看似平淡,但历史批判的锋芒藏在每一句背后。

张汤

张汤,苕溪(今浙江湖州)人(《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