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灵澈上人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描绘了僧人灵澈面对春光时的心境变化。前两句说僧人也有欣赏春天的兴致,但他们的禅心不会被外物牵绊——就像后两句写的池塘:水面平静时,照样能倒映花枝的影子,却不会因此扰动池水的清澈。

诗人用"池水映花"这个巧妙的比喻,揭示了禅宗的智慧: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美好,而是以通透的心境接纳万物。池塘不会因为拒绝倒映而保持洁净,僧人也不必刻意回避春光。这种"不拒绝也不执着"的态度,既展现了禅者的洒脱,也传递出对生活之美的包容与欣赏。

全诗像朋友间的善意调侃,用日常景物道出深刻哲理,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最高境界的修行,或许就是这种"身在红尘心不染"的自在从容。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