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盦徐云鹤兄属题太湖赏石
震泽之陂藏龙蜕,云是开辟龙战遗。
黄者为泥玄者水,噬齧鳞甲形躨跜。
道君好古舆入汴,艮岳未就金人窥。
馀者弃置苏台下,至今偶出沧浪基。
张王开府平江里,珍此奇玩逾蓍龟。
首鼠两端天所厌,九战不利空舆尸。
齐云一炬化焦土,夜夜冤气干虹蜺。
兴亡勃忽有如此,覆辙重贻后死悲。
祥德系人岂关物,冰玉不受俗唇嗤。
松盦徐子天人姿,偶畜片石陈诸几。
积藓尽剔龙髓出,嶙峋犹想鸿濛时。
却移九畹作双清,光风转泛崇兰滋。
嘘吸过窍苍龙噫,鬐鬣甫张风雷笞。
慎勿袖之向震泽,恐腾骧去难攀追。
黄者为泥玄者水,噬齧鳞甲形躨跜。
道君好古舆入汴,艮岳未就金人窥。
馀者弃置苏台下,至今偶出沧浪基。
张王开府平江里,珍此奇玩逾蓍龟。
首鼠两端天所厌,九战不利空舆尸。
齐云一炬化焦土,夜夜冤气干虹蜺。
兴亡勃忽有如此,覆辙重贻后死悲。
祥德系人岂关物,冰玉不受俗唇嗤。
松盦徐子天人姿,偶畜片石陈诸几。
积藓尽剔龙髓出,嶙峋犹想鸿濛时。
却移九畹作双清,光风转泛崇兰滋。
嘘吸过窍苍龙噫,鬐鬣甫张风雷笞。
慎勿袖之向震泽,恐腾骧去难攀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太湖奇石的故事,用石头串联起历史兴亡和人生感悟。
第一部分:奇石的传奇来历
开头说太湖(震泽)藏着龙蜕下的鳞甲化石,其实是远古地壳运动形成的奇石。宋徽宗(道君皇帝)爱收藏奇石,把太湖石运到汴京建园林(艮岳),结果金人入侵北宋灭亡,剩下的石头被丢在苏州。元代张士诚在苏州称王时,把这些石头当宝贝供着,但他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最终失败,连石头也跟着遭殃(齐云楼被烧毁)。诗人感叹:石头见证了多少王朝兴亡啊!
第二部分:石头的现代际遇
笔锋一转,说现在这石头到了徐云鹤(松盦)手里。他清理苔藓后,石头露出龙鳞般的纹理,仿佛让人看到天地初开时的景象。徐云鹤把石头和兰花摆在一起,石头的苍劲与兰花的清雅相得益彰。风吹过石孔发出龙吟般的声音,好像要腾飞而去。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石头传递三层深意:
1. 历史警示:石头像"历史硬盘",记录着宋徽宗玩物丧志、张士诚优柔寡断的教训。
2. 文人雅趣:徐云鹤代表真正的雅士,懂得欣赏自然之美而不占有("冰玉不受俗唇嗤")。
3. 生命哲学:最后提醒别把石头放回太湖——有些美好适合静静欣赏,强求占有反而会失去("恐腾骧去难攀追")。
艺术特色
- 用石头当"时间胶囊",从远古写到当代
- 龙的形象贯穿全诗(龙鳞、龙吟、腾飞),赋予石头生命力
- 对比手法:历史的血腥与文人赏石的恬淡形成强烈反差
本质上是在说:对待历史遗存和自然之物,最好的态度是保持敬畏与欣赏的距离,而非占为己有。就像我们现代人参观文物,隔着玻璃欣赏反而更能感受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