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春寒》描绘了江南三月的春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细腻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首句“漫脱春衣浣酒红”,诗人轻轻脱去了冬装,换上了春天的衣服,似乎是为了去品尝美酒。这里“浣酒红”可能指的是品酒时衣服上沾染的酒色,也可能是借酒的颜色来衬托春天的色彩。这句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惬意。
次句“江南三月最多风”,直言在江南三月,春风是最常见的,也最难以捉摸。这句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多变,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后两句“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自然界的景象。梨花和酴醾都是春天常见的花朵,雪后梨花和酴醾并开的景象如同雪中之花,显得格外美丽。而“人在重帘浅梦中”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仿佛进入了梦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愉悦、放松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和诗人的愉悦心情,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宁静,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