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对联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了清代科举考试的腐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上联"中何主考之脾"是说考生要揣摩主考官的喜好(就像摸清别人脾气),"二三场圈漠"指在第二、三场考试中,考官随意画圈打分("漠"暗示草率)。这里讽刺考官评卷全凭个人好恶,毫无标准。
下联更直白:"摸吴藩司之耳"是双关语,表面说摸耳朵,实际暗指行贿(古代有"耳提面命"的说法),"六十两银抲"直接点明要花六十两银子才能买通藩司(省级官员)。"抲"字用得很妙,既是方言"抓取"的意思,又谐音"贿"字。
全联最大特点是:
1. 用生活化比喻(摸脾气、摸耳朵)来讽刺官场潜规则
2. 数字运用精准(二三场、六十两)增强真实感
3. "抲"字既生动又暗藏玄机
4. 上下联对仗工整却充满戏谑
这种对联就像今天的讽刺段子,用看似玩笑的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科举黑幕:考试成败不靠才学,而取决于贿赂和讨好考官。让人在会心一笑中,看到古代读书人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