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疏遗恨》之灯擎

三尺银擎隔帐燃,欢愉未了散姻缘;
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彻黄泉不晓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盏灯为线索,讲述了一段遗憾的爱情故事。

前两句"三尺银擎隔帐燃,欢愉未了散姻缘"描绘了一个画面:一盏银制的灯架隔着纱帐静静燃烧,暗示着曾经共处的温馨场景。但紧接着点明"欢愉未了",两人的姻缘却已消散,形成了强烈的今昔对比。

后两句"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彻黄泉不晓天"是主人公的深情祈愿:希望这盏灯能变成永恒的光源,照亮亡者在黑暗中的世界。这里的"黄泉"指逝者所在之处,"不晓天"形容永远见不到阳光的幽冥世界,用光明对抗永恒的黑暗,寄托了生者最极致的思念。

全诗妙在借日常物品抒写生死别离。灯既是曾经的生活见证,又化作穿越阴阳的思念载体。没有直接写悲痛,却通过"化灯为光"的想象,让读者感受到比痛哭更深刻的哀伤。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