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即事 其十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译文及注释

五更寒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尚酣(hān)
五更醒来寒气偷偷钻进紫毛衫,东窗起床酒意仍浓。
酣:浓,盛。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
门外太阳高挂无力出去,满城湿露好似身处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更醒来寒气偷偷钻进紫毛衫,东窗起床酒意仍浓。
门外太阳高挂无力出去,满城湿露好似身处江南。

注释
酣:浓,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上京即事五首》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六月初八日,元顺帝在上都即位,举行庆典。诗人参加庆典之后,写下这组诗。

赏析

这首诗写上都晨景。五更醒来尚,留着昨夜的余醉;晨风料峭,毛衣不暖,太阳早早地升起,外面雾气蒸,霜露满地,犹如江南。这首诗捕捉的仍是塞外草原沙漠中城市特有的景象。在那儿,气候温差大,日照长,所以太阳出的早,水气弥漫。这样的状况,非身临其境者难以体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北方清晨的独特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反差趣味。

前两句写诗人宿醉醒来的状态:凌晨时分,寒气透过紫色毛衫袭来,诗人从东窗边醒来,昨晚的酒意还未完全消散。这里用"紫毛衫"这个细节暗示了北方清晨的寒冷,而"酒尚酣"则生动表现了刚睡醒时微醺的状态。

后两句突然转向门外景象:明明太阳已经升高,天气却不像往常那样晴朗干燥,整个城市笼罩在潮湿的露水中,仿佛江南水乡的晨景。这种"晴不得"的湿润感与北方通常干燥的气候形成有趣对比,"似江南"的比喻既出人意料又贴切传神。

全诗妙在捕捉了北方难得一见的湿润清晨,通过"宿醉醒来"这个特殊视角,将身体感受(寒、酒意)与视觉景象(湿露、日光)自然衔接。最后用江南作比,既写出了景色的特殊性,又透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某种怀念或想象,让普通的晨景顿时有了诗意和深度。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