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感怀十首

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
帆樯通万国,壁垒遏三城。
虎穴人雄据,鸿沟界末明。
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黄遵宪《香港感怀十首》中的一首,用沉痛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被割让的屈辱历史。

前两句"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意思是:清政府哪里愿意放弃香港(珠崖代指香港),但迫于战败不得不签订《南京条约》。"城下盟"指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间四句描写香港现状:"帆樯通万国"说香港成了各国商船往来的港口;"壁垒遏三城"指英国人在香港修筑军事工事;"虎穴人雄据"比喻英国人像猛虎盘踞香港;"鸿沟界末明"说中英边界问题尚未明确。

最后两句"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最动人:听说道光皇帝为割让香港下"罪己诏"时,满朝官员都痛哭流涕。这里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中国人的屈辱与悲痛。

全诗用"虎穴""鸿沟"等生动比喻,将香港比作被猛兽占据的险地,又用皇帝落泪的细节以小见大,让历史事件有了人性温度。既记录了历史伤痛,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0